乌克兰战争是二战未完成的最后篇章
枫树苑是孙首席的姊妹号,敬请关注。读者添加主编微信 shouxisun,阅读好文章。
作者丨枫叶君
来源丨公众号:孙首席(shouxi_sun)
转载丨加微信 shouxisun
慕尼黑在开安全会议,这是好事。1938年在慕尼黑,现在又是,这座城市在用开会的形式告诉世界:该是干正经事的时候了。
很多人以为二战在1945年就结束了。其实不然,否则,这么多代表又凑成一堆干什么?
乌克兰战争是二战未完成的最后篇章。应该感谢俄罗斯总统普京,要不是他,大家险些忘了,当初还留下一个大尾没有扫。
有人可能会说,不能吧?当年的德国不比今天的俄罗斯各色?没听说欧洲这些年有谁诈尸啊。
不用诈,只问一句,有没有炸?乌克兰被炸几个月后,顿巴斯等地没有举行跟土地“转让”相关的投票?再往远处说,2014年的克里米亚有无见证过什么?
所有事实都组成相似的脉络:威胁,进攻,土地归我,连同土地上的人。同时警告诸国:不服?看看,就这个后果。
自二战后,欧洲人天真地以为,依靠武力攫取别国土地的事情如同工业革命的旧蒸汽机一样消失了。即使在冷战期间,在北约和华约对抗中,甚至在前南地区因民族问题而打成一锅粥时,人们都很难相信,会有国家,尤其是大国对邻国,以自身的优势军力去降伏对方,让对方交出土地。因为,这种操作太不像现代国家,完全不是这个时代应该发生的事情。
然而,事情的确发生了。全球军力老二俄罗斯去攻打乌克兰,明着要土地,事实上就是9年前克里米亚事件的重演。仗还在打,但炮声中仍举行了所谓的“公投”,楞要造成这样的视觉效果:乌克兰军队再往前走,就是对俄罗斯领土的公然“侵略”。
马上就周岁了。据说届时会有各种“纪念”:大规模进攻,同等规模的反击,谈话,采访,等等,以战场内外的双重效果发出警示:别光惦记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了,这边还有个更大主题。
但是,无论如何,欧洲人,包括跨大西洋伙伴国家,以及对这场战争有着和联合国决议相同看法的域外国家,都应该超越眼前,更加清晰地从历史角度认识到,乌克兰战争,事实上正以二战未完成的最后篇章,严酷地展现在世人面前,告诉世界,1945年的德国没有了,华约散摊了,柏林墙倒塌了,苏联解体了,但是,二战的毒素还在,帝国式的旧思想还在,强取土地且还振振有词的做法不是又回来了,而是根本就没走。
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联线讲话时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,“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”。之前,泽连斯基也多次强调,乌克兰将解放所有被俄罗斯占领的国土。
这是军事意义上的解放,但对乌克兰的全体支持者而言,欧洲的终极安全必须建立在另一种“解放”上,那就是,俄罗斯必须被从俄国,甚至是前苏联的旧思想中“解放”出来。
不做到这一点,即使多给点什么武器,乌克兰在战场上多获得一些胜利,都无助于欧洲安全的真正确立。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,当去年初乌克兰战争爆发后,人们终于意识到,普京的俄罗斯,俄罗斯的普京,事实上还生活在二战的年代。
点击下方标题,小编精选好物
除了慕尼黑这座城市,80多年前和今天有太多的相似。
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当初有大量讲德语的人,如同顿巴斯现在有俄语居民。1938年9月26日,希特勒在柏林的集会上声称,苏台德地区是他对欧洲不得不做出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,并重申28日为答复的截止日期。9月27日,德军7个师进入德捷边界前沿阵地……
2014年,克里米亚经过俄军干预下的“公投”加入俄罗斯。当时西方的整体反应令人惊讶,世界许多其他国家也是神情恍惚:事情,能这么就办了?
有说自己语言的居民,就成为觊觎别国土地的理由。同样相似的是军事上强弱分明,“道理”讲了,就看你识相不识相。人的因素也具备,同样是强人,同样是强硬手段。
事实上,很多人在克里米亚事件后以为,该画上句号了。然而,有人却更加担心,部分北约国家同乌克兰的军事合作也正是从那时开始。更明确的担忧来自前苏联空军少将,上世纪90年代车臣独立运动领袖,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首任总统杜达耶夫,他在1995年的采访中预言了俄罗斯未来对乌克兰的侵略。
“俄罗斯将会入侵克里米亚,乌克兰也将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中与俄国发生冲突。只要俄西斯主义还存在,它就不会放弃其野心……俄国本质上是个敲诈勒索犯,它靠威胁,靠坦克和军队为自己勒索金钱。现在,他们以核武器作为威胁,勒索自由社会。他们说如果文明社会不想遭受这些痛苦的话,就要给他们钱。这是典型的敲诈勒索。”杜达耶夫这样说道。
杜达耶夫知道历史,8岁时,他随父母被苏联政府强制送到哈萨克斯坦。1944年,由斯大林下令、贝利亚主导、内务人民委员部具体执行的“扁豆行动”,将北高加索发起反抗行动的车臣人和印古什人强行迁移至中亚,大约有十几万人因各种原因死于途中。
1996年,杜达耶夫也死于俄罗斯手中,但是,他关于俄罗斯“国家性格”的采访对话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。俄军“苏25”炸死杜达耶夫的导弹很准,杜达耶夫对乌克兰战争的预测也同样准确。
在战争爆发后,普京预计西方会慑于俄罗斯的核力量而不敢大力军援乌克兰,后又希望这些国家随着战争拖延而产生疲乏感。但现在看,莫斯科的打算都落空了。虽然北约不愿意看到战争变成一场长期的消耗战,但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慕尼黑强调,两国将和北约盟友一道,将支持乌克兰的运动进行到底。
去年曾因软弱而招致批评的马克龙这次明确表示不能让俄罗斯赢。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对此的解释是,“如果普京在乌克兰获胜,将给他和其他专制领导人带来这样的信息:他们可以使用武力来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。”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呼吁西方加大军援力度,帮助乌克兰“击败普京的帝国主义计划”。
在会议上,更令人关注的声音来自美国,副总统哈里斯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犯下“反人类罪”。这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一年来,美国首次以此罪指控俄罗斯。
哈里斯在演讲中说:“我要对犯下这些罪行的人以及他们的上司或这些罪行的帮凶说:你们将被追责。”
现在,面对乌克兰战争,欧洲国家认为普京不能赢得胜利,但同样值得思考的是,失败的俄罗斯将会怎样?有人大胆预测,如果那样,俄罗斯将会瓦解,这是许多前苏联共和国没有说出但却希望看到的。
二战结束后,欧洲出现了两个德国:西边的联邦德国,东边的民主德国。可事实上如人们所看到的,民主德国并不民主。1990年10月,两德统一后才成为真正的民主国家。
崩溃并非民主所愿,但却在很大概率上,是帝国思想和强人政治野心膨胀的结果。俄罗斯现在正骑在这道门槛上。不管未来的俄罗斯是一只瓷碗,还是一地碎片,它都不应当再对欧洲安全构成威胁,这对世界有利,对东方同样是好消息——如果我们能跳出眼前这点儿可怜利益的话。
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攀上了绥靖主义的巅峰,而今天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则对当下时局给出明确回答:欧洲必须关闭绥靖大门,某人必须失败,以强欺弱、用武力豪取他国领土的行为必须被制止。
俄罗斯试图将这场战争描绘为二战的延续——即苏联军队抗击入侵的纳粹分子及其同情者,然而,事实恰恰相反,作为二战的最后篇章,乌克兰战争是对欧洲旧帝国——不管是希特勒式、斯大林式还是普京式——惯有思维的摒弃,对欧洲和世界来说,这一页尽管沉重,但必须彻底地、毫不妥协地翻过去。这,才是“最后篇章”的和平意义所在。